简述达诚基金2023年业绩表现以及投资市场走势分析

2024-07-10 13:54  |  来源:网络  |  编辑:司马穰苴  |  阅读量:14480  |  会员投稿

现如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投资市场也发生了变化。在这个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了解投资市场的新趋势,以方便我们更好地抓住投资机遇,实现财富的增长。

接下来我们就以达诚基金为例,来看看2023年的行业走势以及2024年投资市场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吧!

2023年转眼过隙,达诚基金固收业务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收益表现。根据海通证券数据,达诚基金固收类资产近一年(2023.01.03-2023.12.29)同类排名为TOP 10%(16/167)。达诚固收目前有3只公募固收产品,达诚定海双月享60天滚动持有短债、达诚腾益债券、达诚致益债券发起式,总体收益和回撤控制较为稳定,赢得了一定客户口碑,也感谢各位投资者的支持。其中达诚定海双月享60天滚动持有短债债券A(013964),根据银河证券业绩排名,近一年收益率(2023.01.01-2023.12.31)为4.85%,同类排名为TOP 3(3/120)。

简述达诚基金2023年业绩表现以及投资市场走势分析

达诚基金在权益类资产上表现同样亮眼。根据海通证券数据,达诚基金权益类资产近一年(2023.01.03-2023.12.29)同类产品中排名为TOP 20%(32/164)。根据银河证券近一年(2023.1.1-2023.12.29)产品业绩排名:达诚成长先锋混合A(010301)同类排名20%(250/1543);达诚策略先锋混合A(010808)同类排名20%(254/1543)。

简述达诚基金2023年业绩表现以及投资市场走势分析

一、2023年全年市场走势回顾

回顾全年大类资产走势,由于经济下行期,避险资产表现明显好于风险资产。全年利率高点出现在二三月份,主要是2022年底疫情放开和地产“三支箭”的政策延续,市场对2023年开年经济有所期待和相对乐观。

但随着地产进一步下滑和出口持续承压,利率大幅下行,年中724政治局会议召开,市场希望后续有更多政策出台,但经济惯性下滑趋势仍在途中。至9月末财政迎来阶段性的刺激发债,一波债券供给压力使得债市有所调整,到12月上旬触顶后再次开启下行,但整体调整幅度不算很大,利率上行小于2022年底的那波债基“普跌”。过往3年来看,以10年国债利率走势为例,2021年初地产“三道红线”政策颁布后,利率在顶部逐年震荡下滑,19和20年的股票牛市渐行渐远。

二、2024年大类资产走势看法

针对股债资产,先说结论,2024年可能是债继续不错、股有修复行情的一年,但行情幅度需要观察,而且全年节奏较为重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维度:

理性看待和预测2024年国内经济增速、GDP目标

每年的两会工作报告都会给出当年经济增长的目标区间,24年的两会备受期待。2023年前三季度GDP累计增速5.2%,达诚基金预计24年经济增速目标明显超过5%的概率不大,如果定在5.5%则属于超预期了。叠加目前地产出清缓慢、地方债务化解和融资机制重塑,一方面我们认为明年经济肯定比今年更乐观一些,但也觉得要控制好预期、立足实际,耐心等待旧动能行业出清和新动能行业培育。

货币宽松的环境仍在,一定程度的数量型和利率型货币工具仍可期

货币政策的宽紧,对债市产生直接的影响,疫情以来货币政策总体保持了宽松的格局,2024年我们认为货币政策仍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利好债市。

这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2023年12月11日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货币政策的描述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并且仍然保留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话术,给宽松的货币政策做了整体定调。二是通胀2024年大概率仍不是问题,货币政策不存在收紧的理由。这一轮我们与欧美通胀走势几乎相反,主要区别在于,欧美是财政发力补贴需求端多于生产端,居民部门强需求,供给相对短缺(产业链重塑),而我们是财政信贷资源更多去补贴了企业部门,爆产能,但居民需求相对不足,每个月较高的工业增加值和抖音里的打折商品直播,同步印证了这一点,通胀持续走低甚至要对抗通缩;三是掣肘中国央行货币宽松的外部因素逐步解除,美联储本轮一口气加息了525BP,至2023年12月基本暂停,2024年降息可期;离岸人民币汇率也从7.36回到了目前7.15附近,压力减小,央行24年可以更多考虑国内经济而择机宽松,包括降准、降息、PSL、MLF等各种货币工具搭配,基准利率左侧下调的趋势没有结束。这都利好债券牛市继续,当然也一定程度去修复权益等风险资产。

财政适当发力但超预期概率不大

2023年三季度末到4季度,达诚基金终于等来了久违的财政刺激发力,以9月底内蒙古首单再融资债券发行为标志,1.3万亿再融资债拉开帷幕;10月下旬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又通过了4季度增发国债1万亿,集中的财政发力使得债券牛市都迎来一波调整,短端收益率(1年曲线为例)上行了40多BP。但我们认为2024年财政政策仍然是适当刺激、兜底够用的总基调,一是12月的经济工作会议对财政的描述没有超预期,二是“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的话术明确列示,财政仍在兜底“三保”底线,剩下不多的余力还要去支持重点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升级。土地财政和房企一级拿地,短期内无法快速恢复循环,全国土地市场分化日益明显,地方政府保债务兑付已属艰难,难再奢求有超预期的空间出来。

关注固收类资产的供给,优质债券资产荒持续

2023年固收领域的主题之一是“化债”,广义地方政府债务(城投债和非标融资等)目前已累积到60多万亿(据媒体不完全报道),化解并非一朝一夕,2024年这一任务仍会持续。减少债务首要就是控制存量债务,整肃融资纪律,严控新增,并明显降低滚续成本。

由于城投债是广义信用债券供给的主力品种,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持续减少,利率继续下行,在经济触底和筑底阶段,优质债券资产荒会确定性持续。另一方面,2023年4季度的这波债市调整,利率在12月上旬触顶,随后又出现了比较畅快的下行牛市,尤其是利率债和二永债行情明显更好,说明经济下行期为了避险,债券投资者也更喜欢参与广义利率债品种,搏无风险利率的下行。2024年如果央行继续降准降息,会更加利好这些。但利率债品种票息不高,投资也需要下功夫精选。所以综合看,能兼具票息和资本利得策略的优质债券资产愈发稀缺。

房地产行业出清需要更加耐心,关注头部企业的动向

我们无法回到当年出几条地产新政市场就弹起来的时代了。一是顾虑系统性风险前提下,土地一级市场和和新房价格只能高位缓慢调整、勉力稳定,行业出清慢,房企销售现金流无法快速恢复,而债务到期压力确定和巨大,持续产生挤兑和信用危机;二是目前的地产监管政策,资金预售监管仍然较严,地产诉讼又多,判决后又执行难,房企资产负债表难以快速修复,银行的传统地产政策和评估模型难以支持地产行业信用快速恢复,所以我们看到2023年开了不少房企融资座谈会、讨论会,传言中的50家房企白名单也迟迟未见后续报道,楼市信贷修复进度弱于预期。根本上,还是房地产体量大,积累的泡沫多,消化需要时间,号称10万亿的地产经济缺口,需要其他新产业慢慢去填平。

产业链的争夺重塑、与欧美的重新挂钩在路上

中国2003年加入WTO后享受了20年的高速增长红利, GDP的全球比重从3%到18%,最终还是迎来了欧美对我产业链升级的防备转移和持续分化。2021年欧洲冻结了中欧投资协定草案落地,2022年美国又通过四大财政法案重建产业链,配合俄乌战争和美联储加息,驱赶全球资本重回美国,并扶持日本、印度、越南等国家重塑昂撒资本圈产业链,凸显了疫情后愈加重视产业链安全的意图,即使付出较高通胀成本。所以2022-2023这一轮中国与美欧的谈判和重启产业链挂钩比较艰难,中美谈判全年历经5轮,美国各领域领导人接连来华,终于在11月双方实现了中美首脑会晤,12月又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成果实属不易。不过也看到,11月之后中美谈判成果的落地进度弱于实际,重大新闻报道暂时不多,可能各自内部执行层面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协调矛盾和减少分歧,这可能也是权益市场年底仍然低迷的原因之一。所以对2024年的市场,我们建议秉承理性客观的态度,多观察多认知。

外围金融风险和全球资本流动

本轮疫情以来,美国经济可以说一枝独秀,欧洲相对弱势。美国这一轮的繁荣站在2021年前难以被预料到,回头看主要归结为积极财政的刺激和科技树的爆发。财政大放水和前期货币政策的配合,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4.5万亿猛增到8.9万亿几乎翻倍,虽然2022年开始美联储启动加息,但财政政策很好的支持了其居民部门的需求端,加上疫情造成的劳动力短缺和用工需求猛增,美国经济和通胀充满了韧性,直到12月的议息会议上,其委员仍然强调2024年会降息但不会马上降息,降息预期到2024年6月后。其经济韧性还有个原因,是货币政策收紧后传导存在滞后性,虽然2年期美国国债升至4.3%-5.2%高位,但其公司部门的存量融资成本普遍还较低,还受益于2022年之前的货币宽松;居民部门一样,虽然新增长期房贷利率已经飙至7%,但存量房贷利率还不高。不过进入2024年,随着存量到期债务逐步置换为高利率新增债务,美国的融资成本和用工成本都会继续走高,从而最终带动资本开支下滑、经济走向降温,然后对美股、美国消费以致中国出口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总结来说就是2024年可能是阶段性的周期交替和起承转合的一年,我们要在变化中找到发展契机。对于24年中国经济而言,道路有崎岖的部分,但也应该看到部分光明已至,如果2023年投资的胜负手是对下行趋势的提前预判,那么2024年的关键在于对投资节奏和重大事件的把握,所以我们要在新的一年,抓住机会,迎接投资者的春天。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上一篇: 科技创新与新蓝图:赛意信息上半年数智化成果亮眼 下一篇:返回列表
ad4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