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期货:瞰瞻资产李勇:把“稳健”落到每一次投资决策
2023-07-25 14:21 | 来源:网络 | 编辑:李牧 | 阅读量:13526 | 会员投稿
2023-07-25 14:21 | 来源:网络 | 编辑:李牧 | 阅读量:13526 | 会员投稿
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私募基金“战绩”整体成绩不错,正收益率节节攀升。其中64只收益率超过100%,247只介于50%至100%之间,1298只介于20%至50%之间,2683只介于10%至20%之间。
在此前私募排排网的报道中,自2018年至2023年4月,连续六年有业绩更新,且旗下至少有两只产品展示业绩的私募基金经理共有1065位。其中,在这六年中,年年都取得正收益的基金经理仅有92位,占比为8.64%。瞰瞻资产的创始人李勇就是其中一位,不仅近六年取得正收益,如果再追溯奔私前管理的公募产品,更是连续12年为其所管理的产品带来正收益。
资料显示,李勇在任农业银行总行高级投资经理和安信基金投资总监期间,累计管理资金达数千亿,带领团队曾摘得公募基金“金牛奖”。在“公转私”,创立瞰瞻资产之后,亦保持初心,九夺行业奖项,连续获得2届私募金牛奖、金长江奖,以及英华奖、金樟奖、Wind五年期最强私募基金(债券策略)、中国银行私人银行杯优胜机构奖等行业荣誉。
问:业内有很多“公转私”的基金经理,但很少有像您这样连续12年,无论公募还是私募,都能为所管理产品带来正收益的基金经理,能否聊聊您是如何做到的?
李勇:首先,前瞻性的研究是最重要的。研究生毕业后我就职于农业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团队的投研氛围非常好,每位主管投资的领导都把“研究创造价值、专业专注做投资”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大家每天都在一起讨论投资和交易。在那里,我不仅从领导和同事身上学到了诸多投资的思想和方法,也把理论和实操结合起来构建了适合自己风格的投研体系,并在《中国债券》《中国货币市场》等杂志上发表了数十篇专题文章。每次市场的拐点来临之前,我都会从多个维度对货币政策、经济增长、通胀、机构的投资行为和心理等方面做深入的研判,以指导投资的方向;其次,正确的投资思想要和训练有素的行动相配套。到今年,我在债券领域已经从业17年了,还是会坚持复盘,把在银行、公募、私募的大资金管理经验和投资思想,放到交易中反复去验证和打磨。譬如,逆向思考是一种知易行难甚至逆人性的思维方式,因为从众心理是人与生俱来的,每当市场暴涨,人们欢欣鼓舞之时,我们就不断地提醒自己风险可能要来了,应该时刻保持警惕。通过反复的训练自己,养成了一种“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的思维惯性,在投资生涯中受益匪浅;还有一点,作为基金经理,我把控制产品的净值回撤放在首要考量的位置,收益率是排在第二位的。我认为但凡是投资固收产品的客户都是低风险偏好的,那么守护好本金的安全才是最核心的。从短期看,债券的收益率并不像高弹性资产那么耀眼,但是拉长维度到10年,通过每年持续的正收益复利以后,投资的回报还是相当丰厚的。
问:股市经历了最近三年的特殊甚至是有些极端的行情后,投资者心理发生了变化,相比高收益,更多投资者青睐固收类产品,虽然收益相对较低,但胜在更“安全”,你如何解读这种变化?
李勇: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近年来股票市场的交易难度有所加大。注册制实施后,个股的分化进一步加剧,空壳、僵尸企业会被赶出市场,对投资者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高了。高弹性的市场意味着高风险高收益,没有专业的分析判断能力,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投资者长期没有获利甚至亏了钱,就更容易理解资产安全、稳步增值的意义。
固收类产品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不过也要细分,譬如“债券+”的产品在增强部分可能涉及股票等高风险资产,波动也会加大。我们看到,去年债券市场涨幅可观的环境下,诸多的强债产品也出现了负收益,这就说明股票的小仓位(一般在20%内)受到熊市的影响抵消了债券大仓位获得的收益。即便是纯债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像高收益债策略,它的收益和风险也比一般的纯债策略要大。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固收类产品时,还需要做进一步的了解和风险甄别,找到匹配自己投资需求的产品。
问:前段时间,不少百亿级别的大型私募基金为应对阶段性可能出现的风险,宣布“封盘”,作为基金经理,你如何看待“规模和业绩难两全”?
李勇:很多的投资策略是受资金容量约束的,尤其是量化策略比较明显,小规模的产品业绩亮眼,资金规模扩大后,超额收益就难以为继,这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债券是个大市场,但是产品的规模做大以后,业绩也会受调仓难等问题的影响。按照我过往的大资金管理经验,若想兼顾债券规模和业绩,就需要把握三点:一是下功夫精准研判大趋势,重要的头寸要在大行情中把握大机会;二是留出小部分仓位在高流动性的债券里做波段交易,不仅增厚收益,也是增加对市场的敏感度;三是信用债要坚持分散投资,在行业上和区域上都不能过度集中,尽量降低组合的回撤。产品运行越稳健,长期资金进来的就越多,投资就越好做,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问:投资者应该如何平衡风险和收益?
李勇:打破刚兑,让风险和收益相匹配是金融产品的大势所趋。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加强学习,提升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对个人的资产做好规划,结合自身对收益的期望值、风险偏好、流动性要求在现金类、固收类、权益类等各类资产中做好相应的组合和匹配。对于产品的选择,要从职业的履历、牛市的进攻能力、熊市的防守能力,甚至管理人的性格等多个维度研究基金经理的长期投资能力,而不是短期表现。没有经历数个牛熊周期的考验,难以客观评价基金经理的水平。总的来说,评价一个基金经理是否优秀,要看他长期的、持续的获取超额回报的水平以及控制风险和管理净值回撤的能力。
问:近期资本市场募集程度不理想,你如何判断?
李勇:不管是投资产品还是个人直接参与市场交易,应避免在市场情绪高涨时涌入,大多数人都看到的机会往往是陷阱。譬如股票基金大卖,申购都需要大比例配售时,情绪热度已然很高了,尽量保持警惕不盲从;反之,若出现多家基金募集失败时,市场冷冷清清、无人问津,或许好的投资机会已经靠近。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