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假发人四海为家
2022-05-29 14:55 | 来源:证券时报 | 编辑:沐瑶 | 阅读量:15360 |
2022-05-29 14:55 | 来源:证券时报 | 编辑:沐瑶 | 阅读量:15360 |
凌晨,正好是晚饭时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石国强的碗里盛着家乡的饭菜,河南许昌的晚饭有汤包三件套:一碗稀饭,一个手工馒头,一点炒菜
石国强在非洲10多年了,代表许昌头厂在这里卖假发他的日常工作是与非洲当地的大型批发商打交道,从中国批发假发给他们这些商品将迅速出现在约翰内斯堡的香港城等批发市场,并被运往南部非洲的各个国家这里有500—600个许昌人,大一点的工厂都有员工在这里,很容易遇到老乡几年前,也是在非洲,他在另一个城市认识了一个高中隔壁班的同学
石国强是河南许昌假发中心在南非的神经末梢,工厂靠他收集当地的产品信息他每天都去各个市场看假发摊,和老板,消费者聊天,看看哪些产品卖得好,哪些需要注意和改进为了抢占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许昌人把竞争放在了非洲的中心城市面前,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将被争夺有的老乡看到了机会,出去创业发了财,有的失败了又回到工厂都是有故事的石国强说,假发永远是他这个团的中心
石国强的老家在河南许昌市建安区荆灵镇荆灵镇下面的肖红村和附近的泉店是许昌假发产业的启蒙之地,他们一波又一波地输送人才丽贝卡的创始人郑有全是肖红人1983年至1989年任肖红工艺厂厂长,后在许昌市设厂,成就了今天的瑞贝卡许昌的假发产业基本都是瑞贝卡带动的
凌镇镇政府西南9公里,位于许昌市建安区沈剑乡许庄村早在20世纪80年代,假发购买业务就在这里开始了,这是一个受肖红村影响较早的地方买假发是整个假发产业的最上游,也是许昌假发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初始角色K337,说到买头发,当地人脱口而出的是郑州到昆明的火车代号,它承载着乡愁,财富和梦想两代人乘坐这列火车来到云南偏远山区,那里聚集的少数民族都有留长发的习惯起初,壮族人拿着钢针去村里换头发还有人通过修伞来改变发型后来他们用开山刀换了发型现在,他们用不锈钢锅盆换头发,还买旧电器赚了钱的人留在家里做批发生意,没赚到钱的人继续去云南不同的是,他们的车辆被私家车取代
经过40年的高密度接触,徐庄或多或少变成了云南这里很多家庭娶了云南老婆,收养了云南孤儿,吃了从云南带回来的饵丝,粥锅里煮的天麻代替了红薯村民们或多或少都会说几句云南话这两年因为疫情,很多人干脆留在云南过年
这几年好头发越来越难收到了如果能收到一根没有经过漂白和染色的辫子头发,商人会高兴好几天,也就是说接下来的两天即使没有生意盈利也能过下去头发是个鬼行当当地人常说这句话,头发的价格变化很大如果手里有头发,容易上下波动,影响身家你可能会变成一个穷鬼,也可能会一下子暴富买了这么多年的头发,没几个人发了财,大部分都是小康水平如果他们能在城里买套房子,会比开餐馆等生意更自由如果他们这个年纪什么都做不了,就不会再跑了有了一点资本,你就可以出去买头发了,这也是这个生意吸引当地人追着头发跑的原因和徐庄村一样,这里很多村子的庄稼人都是跟着邻居,亲戚去买头发,足迹遍布全国,甚至到了东南亚,南亚
徐庄村东南直线距离11公里河南建安区玉林乡大岭口村的王小果从事这个行业已经5年了虽然距离不远,但假发生意却用了30多年才到达这里这个生意也很偶然他有个大院子,有人来租房子做假发生意后来合伙生意做不下去了,他接手了有现成的机器,有现成的工人,有现成的货源和销售对象他主要做加工业务,瑞贝卡的业务占70%以上因为他能及时发货,及时完成分配的工作,所以订单越来越多他和电商也有合作他不喜欢和电商打交道,主要是钱不硬
王小果主要从事机器缠绕,熟练工人一天能挣一两百元,有的还能拿回家做头饰钩针村上没有闲人我这边有时候用七八十人,主要是不上班的爷爷奶奶,不耽误孙子上学的交通我不愿意干农活我一个月两千多,收入还可以夏天可以待在空调房里,不用在太阳底下受罪村民进城,能出去赚钱的出去,留下来的能找到活钱,劳动力都用上了
村上有四家假发加工厂,每家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王小果说他赚的是加工费,没有损失利润多了他就多干,没有利润他就不干假发生意能传到大岭口,也有政府和企业推动的原因现在几乎每个村都有假发加工中心,政府促进村民就业丽贝卡等人会派技术人员到加工点解决技术问题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