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蒙牛步入变现周期:开支收缩,扩大分红丨乳业变局

2024-12-02 05:23  |  来源:证券之星  |  编辑:沐瑶  |  阅读量:14909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贺泓源、实习生田可仪 北京报道

“现在新业务开展首要关注点是毛利率。”

当谈到最近工作重点时,有蒙牛相关业务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他还表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事实上,利润思维已经深入蒙牛运营。“各个业务都要回归到创造有利润的收入。”在2024年半年报业绩沟通会上,蒙牛乳业总裁高飞强调。

他进一步透露,预期今年蒙牛资本开支不超出30亿元。“建设周期已经过去,未来逐步在减少。”高飞称。

伊利亦是类似态势。在三季报业绩沟通会上,该公司披露今年资本开支预计约为40亿元左右。“其中20亿元到30亿元为维护性支出。我们近几年基本上完成了主要产能构建,未来2到3年预计资本开支大概也会维持类似体量。”伊利解释。

事实上,伊利、蒙牛们经历过多轮资本开支上行期。财报显示,2020-2023年,伊利资本开支稳定在65亿元-70亿元左右,2023年由于澳优荷兰工厂技改和产能 扩张资本开支略有提升;蒙牛从2021年的62.2亿元下降至2023年的41.3亿元。

在2024年,两家资本开支进一步收缩。

背后是,市场变了。

眼下,伊利、蒙牛都在遭遇业绩下滑。

伊利在营收增长上遭遇困难。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伊利营收890.39亿元, 同比下滑8.59%;归母净利润108.69 亿元,同比增长15.87%。其中,在三季度,伊利液体乳、奶粉及奶制品、冷饮产品系列分别录得收入206.37亿元、 68.21亿元和10.22 亿元,同比下滑10.31%、增长6.56%和下滑16.61%。

蒙牛则是营收、业绩双降。财报显示,上半年,蒙牛营收446.71亿元,同比下滑12.6%;归母净利润24.46 亿元,同比下滑19.03%。其中,在上半年,蒙牛液态奶、奶粉、冰淇淋、奶酪营业收入 362.26亿元、16.35亿元、33.71亿元、22.11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2.9%/下滑13.7%/下滑21.8/下滑6.3%。

乳业双雄最大危机在于市场收缩。

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4年1-9月,乳制品全渠道/线下销售额同比分别下滑1.8%/下滑4.0%,7-9月降幅略收窄。2021、2022、2023年乳制品全渠道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90%、下滑6.50%、下滑2.40%。

伊利们尚且如此,区域乳企受到的影响更大。2024年三季度,光明乳业营收56.99亿元,同比下滑12.66%;净亏损1.64亿元。同期,三元股份营收15.44亿元,同比下滑17.59%;净亏损2476.87万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779.12万元。

市场变化下,行业价格战加剧。

以蒙牛还在保持增长的鲜奶市场为例。多家在京奶站老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整体上,中端,中低端产品价格都在下降、厂家活动普遍比较多。一位在京奶站老板表示,君乐宝、光明在节日和周末的促销活动还是很多。譬如,如君乐宝悦鲜活,去年、今年长期有优惠活动9.9或买一赠一活动,光明新鲜牧场,蒙牛大罐鲜奶常年有9.9活动,清库存时还会买一赠一。

记者在北京市场走访中发现,乳品打折不断,伊利、蒙牛甚至在其中显得克制。两者促销策略也有所不同,伊利更注重频繁的买赠活动,蒙牛更侧重大包装和性价比。

如此态势进一步加剧了各家经营压力。

面对市场变化,高飞认为背后有着行业机构性问题。7月,他在相关论坛上表示,造成当下被动局面的根本原因并非客观环境,而是3个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主观因素。“一是品类多元化不足、二是需供均衡性矛盾、三是产业链韧性较小。”高飞称。

另外,资本市场也在转向,不再相信增长的故事了。

极兔速递集团副总裁后军仪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承,目前金融市场更多关注于利润优先,在三年前规模增长驱动的价值估值体系在这两年不成立了。“所以今年没有做任何新市场的进入,专注于将现有市场做扎实。长远看,我们肯定是希望进入更多的市场。”他说。极兔在港交所上市。

具体到伊利、蒙牛,亦是市值下滑。

11月29日,伊利报收28.58元/股,总市值1819亿元。该公司股价高点在49.03元/股。同天,蒙牛报收16.98港元/股,总市值666.04亿港元。蒙牛股价高点达到52.63港元/股。

伊利、蒙牛们,都想找回失去的市值。

由此,不管是从行业基本面还是资本市场考虑,伊利们都需要转型了。

追求利润是重要方向,扩大分红是落点,他们均有相应条件。一方面,受益于近年来成本回落和产品结构升级,伊利、蒙牛毛利率逐步提升。

三季度,伊利毛利率达到35.05%,同比增长2.47pct。考虑到当期全国原奶均价同比下滑14.9%, 环比下滑5.5%,同时全国牛奶零售价同比降幅较前两季度有所收窄。因此,原奶价格下降及产品零售价跌幅收窄是伊利毛利率提升原因。 上半年,蒙牛毛利率40.3%,同比提升1.9pct。

另外,两家在渠道、产品、营销等优势下,正在控制成本。

“我们在全面采取措施,执行提质增效,保持合理费用投放。”高飞称。

伊利也提到,从经营效率方面,会继续加强数字化转型,通过精准营销提高广告投放效率,降低广告费用。还会通过整合营销,加强线上线下渠道融合,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渠道成本。

根据Wind统计,伊利/蒙牛EBITDA率分别从2010年的4.0%/6.8%提升至2023年的12.9%/9.8%;2013至2023年伊利/蒙牛EBITDA复合增速分别为16.1%/13.0%。

此外,营运资本下降亦是利好。

2014年以来,伊利和蒙牛营运资本下降的主因是上下游占款提升。财报显示,2014至2023年,伊利/蒙牛上下游占款分别从14.2%/19.0%提升至18.7%/22.6%。除占款影响外,2022-2023年存货变动较大对伊利和蒙牛营运资本也带来一定影响,主要原因为2022年原材料(大包粉等)库存增加、春节错期以及澳优并表(伊利)影响。

再加上前文提到的资本开支高峰已过,这构成了伊利、蒙牛扩大分红的基础。

2023年,伊利共分红76亿元,股利支付率达到73%。该公司更强调,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不低于70%的分红率水平。

蒙牛在2024年8月发布股份回购计划,称在未来12 个月内拟回购公司股份价值最高达20亿港元。该公司分红率已经从2022年的30%提升到2023年的40%。“我们严格控制各项资本支出,持续提升自有现金流,提高分红能力。”高飞说。

也需要看到的是,随着原奶回升态势,可能影响伊利们的毛利率。

但这对降低费用率可能是种利好。今年上半年,伊利已进行大规模去库存,费用已在上半年集中投放,下半年及2025年存在促销费用下降空间。同时,奶价回升下乳品价格战趋缓,大包粉减值损失存在大幅下降空间。这或许会在现金流上形成对冲。

当然,各家并没有放弃增长。

伊利认为,有机奶、功能性液奶、酸奶、奶酪、功能性奶粉、淡奶油等品类,都还有增长潜力。该公司也在性价比浪潮下调整产品。

高飞则提到,专业营养和专业原料市场是增量,在B端蒙牛也有所突破。他透露,蒙牛已与肯德基、必胜客、瑞幸、库迪、蜜雪冰城等知名品牌建立合作。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在价格战压力下,自顾不暇的餐饮巨头并没有给伊利、蒙牛们留太多毛利。“和乳企签约更多是按区域,全国性合作很难。我们也会按具体情况选择。”有头部餐饮品牌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总体来看,伊利、蒙牛正在描绘自己的新故事,市场是否相信又是另一回事了。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上一篇: Intertek天祥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兼著名领导力专家推出领导力前沿著作 下一篇:返回列表
ad4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