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大药厂,大力下注中国早期创新药资产
2023-11-21 07:47 | 来源:投资界 | 编辑:安远 | 阅读量:10240 |
2023-11-21 07:47 | 来源:投资界 | 编辑:安远 | 阅读量:10240 |
2023年,对于中国创新药出海来说,必然是复杂的一年。复杂之处在于,虽然有少数者成功上岸,但更多的却是“重获权益”。
当然,“重获权益”并不意味着海外药企对国内药企创新实力的否认,这背后更多的是海外药企的战略取舍问题。
实际上,在部分大药厂与国内药企分手的同时,也有少数者继续在华淘金。
最为典型的,就是阿斯利康。过去的一年,阿斯利康已经与国内5家创新药企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了部分药企的早期管线。可以说,押注中国早期的创新药资产,阿斯利康*是认真的。
一直以来,阿斯利康都被视为最懂中国市场的跨国大药企。
阿斯利康中国公司已经成立了30年,可以说,它见证了中国创新药行业的风风雨雨,以及整个完整的蜕变过程。
从逻辑上讲,阿斯利康当下的大力“下注”,必定不是一个突然的决定。那么,这种动作的目的是什么?又释放了什么信号?
01 大力淘金早期资产
阿斯利康用接连的行动表明,这家跨国药企正非常认真地在中国淘金。
11月份以来,阿斯利康接连公布的两次合作,便是一个观察窗口。
不管是诚益生物还是祐森健恒,都是规模极小的新生代biotech。今年6月份,诚益生物刚刚完成B轮融资;而祐森健恒更早,还只是一家仅完成了A轮融资的企业。
而两家biotech与阿斯利康合作的管线,又都是非常早期的阶段。诚益生物ECC5004,尚处于1期临床阶段,仅有初步的数据读出;而祐森健恒的UA022,甚至还只是一个临床前的分子。
能够挖掘到如此小规模公司的早期研发管线,足以说明阿斯利康对国内市场、药企的看重。
这与过去的一些大药厂在中国淘金思路有所不同。过去,国内这些早期管线,可能需要在国际*会议上公布了相对惊艳的初步数据,才会引来大药厂的合作意向。
与其他跨国大药厂动作形成更鲜明反差的,是阿斯利康对国内创新药资产的青睐程度。在过去一年,入华淘金的跨国大药企并不多。
前十大市值的跨国药企中,仅有辉瑞和礼来有所动作。其中,在3月份,辉瑞引进了高光制药TYK2/JAK1抑制剂BHV-8000;礼来则是在今年5月份牵手AI制药企业晶泰科技科技。
那么,在一系列反差背后,阿斯利康的“算盘”又是什么呢?
02 阿斯利康的“算盘”
阿斯利康目的并不难猜。
它正在讲一个出海平台的故事:在寒冬中押宝潜力管线,承担失败概率的同时,加速国产优质创新药出海,并从中获得丰厚回报。
以阿斯利康与诚益生物的合作为例,以20.1亿美元与诚益生物就GLP-1药物ECC5004签约*合作。
对此,阿斯利康国际业务拓展合作与战略投资副总裁陈冰表示,早在两年多前,阿斯利康就已关注到诚益生物,彼时后者研发还处于更早期阶段。
陈冰坦言,因为一直较为关注国内*及海外归来的科学家在国内的一系列创新,加上阿斯利康也一直在GLP-1上有相关战略布局和投入,内部也采取了两条腿走路,一边布局自身管线,一边关注国内的初创企业产品,因此诚益生物便成为关注对象之一。
如果再结合阿斯利康此前两个GLP-1项目的失利,以及GLP-1当下的火爆、未来的潜力,阿斯利康显然愿意拿到ECC5004这个筹码,继续坐在GLP-1的赌桌上。
这既是为了自身管线的开拓,也是为了讲更大的故事。
在今年的进博会上,阿斯利康对外释放最多的声音,就是利用公司的国际经验和平台,帮助中国企业出海。
除了与诚益生物的合作,进博会上,阿斯利康巴西与绿叶制药旗下北大维信,以及巴西Herbarium公司达成合作,将共同推动血脂康胶囊在巴西的注册及商业化;另外,阿斯利康还与康泰生物、艾德生物等药企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协议。
从阿斯利康对外的发声及动作来看,其“野心”要比大部分跨国药企更大。大部分跨国药企,从国内引进管线更多的是出于自身管线补充考虑,而阿斯利康似乎更希望打造成国内药企出海的一个“平台”,即成为更多创新药企出海的一个选择。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产创新药出海之所以进展较少,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中国药企要面对的,是诸多复杂的考验,既包括临床设计的复杂性和高成本问题,更包括不同的监管、商业化环境带来的挑战。
而这些,恰恰是阿斯利康所擅长的。阿斯利康的优势,不仅在于在欧美有着极为突出的势力,在巴西等新兴国家市场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也正因此,阿斯利康希望将其优势充分变现。
从战略布局来看,阿斯利康的选择无疑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当前,对于国内创新药行业来说,有着急切的出海意愿,但“海外商业化平台”还是非常稀缺的存在。
虽然包括康哲药业等CSO企业也在从事相关的布局,但对于这些国内药企来说,更多的只是尝试,而阿斯利康在海外的布局,一切都是成熟的。
未来,是否会有更多国内创新药企,投入阿斯利康的怀抱显然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
03 来自跨国大药企的肯定
当然,阿斯利康的“平台”策略能否打造成功还不得而知。
对于国内药企来说,阿斯利康的确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平台”。而阿斯利康给出的条件也足够丰厚。在与诚益生物的合作中,阿斯利康首付款超过1亿美金;而与祐森健恒的合作,阿斯利康给予临床前资产的首付款也超过2500万美金。
对于寒冬中的biotech来说,这些资金无疑是雪中送炭。不过,引进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阿斯利康的挑战或许不在于单个引进资产的质量,而在于如何保证更大的成功率。
就像投资机构的运作,没有常胜将军,更多的还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但不管怎么说,阿斯利康的这一战略抉择,对于国内创新药行业来说,无疑释放出一个积极的信号。
阿斯利康中国区负责人王磊曾表示,很多国外企业只把中国看作营销或者制的地方,却忽视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回国,未来中国将拥有巨大的创新能力。
某种程度上,阿斯利康“海外商业化平台”的布局,也是对国内创新药实力的肯定。毕竟,对于一个平台来说,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两端,既要有出海端的能力,又要有能够出海的资产。
正如前文所说,早在临床更早期的时候,阿斯利康就已经发现了诚益生物。这无疑是因为“人”。诚益生物创始人周敬业博士,曾是礼来中国研发中心的化学负责人,领导项目团队实现了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候选选择里程碑,这也为其在减肥药领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联合创始人徐剑锋博士,礼来制药中国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在代谢疾病领域研发超过20年。
往前看,百济神州等一批优秀的创新药企为什么大都是在2010年左右创立?
因为,彼时一批专注于创新药研发领域的科学家开始回流到国内。从留学、跨国药企到回国,他们有能力,也有意愿进入新药研发*线,在政策、资本的大好机会下,铺开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版图。
实际上,一直以来,国内创新药研发与国外相比,真正的差距并不在硬件上,而是在“软件”上,其中人才实力就是*的痛点。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归创业,从药理、工艺、生产甚至市场,人才越聚越多,国产创新药研发创新能力的根基也变得越来越稳固。
当下我国本土创新药研发已迎来开花结果的收获期,一批实力型企业正在崛起,本土创新药生态也逐步显现。回顾过去,如果有人说“中国创新药终于有了自己的样子”,那么从现在开始,故事将会更加精彩。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